
新聞中心
一家從事集育種、生產、加工、銷售一體化種子企業(yè)
夫子折腰的圣人之稻 孔子認為“禮”是社會和諧的基礎,強調“民之所以生者,禮為大”,對于設帳收徒,夫子曰:“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嘗無誨焉”,宋代大儒朱熹解釋:“古者相見,必執(zhí)贄以為禮。束修,其至薄者”,欲入孔子門下不在贄禮輕重,惟求學者一定要知禮守禮。那一年,魚臺人閔子騫打點行裝欲往曲阜求學于孔子,這位后來被孔子贊曰“孝哉閔子騫”孔門德行科的優(yōu)秀生,彼時所能想到最好的拜師禮物一定是珠玉瑩白的大米,那個時代田稻舂稻以至成米,其堅辛程度相較于漁獵有過之而無不及,奉上帶有羲皇遺緒的當年新米,一定更能恰如其分表達出自己求學的虔誠,對恩師的敬意。閃爍著圓潤油光、飄溢著馥郁米香,夫子聞香食味,必會如其初聞“韶”樂之時欣喜而贊“三月不知肉味”了。西晉張翰見洛陽秋風起,想念起家鄉(xiāng)蘇州莼菜、鱸魚之美,感嘆“人生貴適意爾,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?”,于時掛冠歸鄉(xiāng),留下“莼鱸之思”史話。宓子賤、樊遲想必知曉了“夫子食味”而贊,于是對“羲皇珍饈”興起向往,來到羲皇故地結廬講學,正是稻米之香促成了“五里三賢”佳話。其中的樊遲先賢喜愛田耕之事,求學時曾向孔子問“學稼”和“學為圃”,在魚臺講學之外,根據當地地勢澇洼的特點,摸索出坑筑臺田的生產模式,逐漸發(fā)展成為今天魚臺人稻蝦同養(yǎng)的生產模式。也因為魚臺水產谷物豐美,據《魚臺縣志》所載,明清兩代,魚臺一直是朝廷欽定為孔府供奉食材的采邑之地,魚臺大米成了衍圣公的日常食物,而且每年文廟祭祀孔子等先賢時,魚臺所奉的“稻”也作為五谷之首入祀文廟而成“圣人之稻”、夫子食味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
關注登海潤農
山東登海潤農種業(yè)有限公司
地址: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工業(yè)路南首路東
技術咨詢指導:姚輝春 13280074166
公司服務熱線:0537-6211932
傳真:0537-6221932
公司郵箱:ytzhongzi@126.com